合歡花——粉紅毛球
整個合歡屬大約150種,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。而合歡(Albizia julibrissin)是其中唯一分布于北半球的種類,其原產地橫跨整個亞洲,西至土耳其,東至朝鮮半島。

合歡進入西方世界的時間比較晚,1745年,佛羅倫薩博物學家Filippo degli Albizzi將其從君士坦丁堡引入歐洲,同年又引入北美。Filippo是佛羅倫薩沒落貴族,其祖上也曾經闊過——14世紀的Albizzi家族曾是佛羅倫薩寡頭統治中心,直至1434年美第奇家族崛起。不想400多年后,這個家族姓氏成為合歡屬的屬名,倒是在植物界永垂不朽了。

因為合歡是從西亞進入歐洲,又因其花形如綴絲,因此西方人稱它為Persian silk tree,這個silk就是主要觀賞部位了。合歡的單朵花很小,花冠和花萼加起來也不到1cm,形成一個長筒狀;但粉紅色的雄蕊可以長達3cm。多數小花聚在一起,組成頭狀花序,其雄蕊也就組成了粉紅色的毛球。

合歡屬的花呈不明顯的兩型,在一個頭狀花序中,中央花通常有更長、顏色更鮮艷的花絲,這些花不育,僅用來吸引帶長喙的傳粉昆蟲和蜂鳥等。而邊花較短小,花絲顏色較淡,這部分是用來結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