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槐育苗的方法 刺槐育苗的技術(shù)要點
一、挑選適宜的地塊是育苗的關(guān)鍵
刺槐育苗地要挑選地形平整,或略低洼但排水通暢,背風(fēng),土壤PH值小于7的土地,且土地土質(zhì)要肥美有力,還要有灌溉條件。刺槐育苗不宜連作,連作時刻愈長,苗木質(zhì)量產(chǎn)值逐年下降,首要原因是連作會使育苗地的鈣、鉀元素含量比年降低,嚴峻缺鈣、鉀元素,刺槐育苗生育不良。可與其它樹種輪番繁育。

選好育苗地,遼北地區(qū)秋季11月底上凍前進行翻耕,深度35cm左右,笠年凍結(jié)后頂凌耙細耙平,一起摘出草根去除石塊等雜物。整地時可每畝施腐熟廄肥3500~5000公斤。整地時還要施入50~60%辛硫磷乳油制成毒土,以殺死地下的害蟲。

二、催芽處理
刺槐種子皮較厚且質(zhì)地堅固,外皮又含有果膠,不易吸水。種子中有較多的硬粒(一般約占15~20%),如不催芽處理,種子發(fā)芽出土很慢(約兩周左右才能發(fā)芽出土),有些硬粒種子甚至當(dāng)年并不發(fā)芽,有的發(fā)芽很晚,出苗不齊,然后影響苗木質(zhì)量。為此,耕種前一定要進行浸種催芽處理。刺槐種子催芽的辦法首要以以逐次增溫浸種催芽,分批耕種為普高,且作用較好。具體辦法是將種子放入缸內(nèi),倒入550C左右的熱水,邊倒水邊拌和,直到不燙手為宜,種子通過浸泡24小時后,撈出漂浮的癟種子、壞種子和雜質(zhì)。用細眼篩子把已膨大的種子和硬粒分開,將未膨脹的種子再用850C的熱水按以前的辦法再接連處理1~2次,通過以上作業(yè),絕大部分的種子都能膨脹。對剩下的少數(shù)硬粒,放入篩子內(nèi)(每篩2公斤左右),在開水中浸泡10秒鐘左右,再倒入涼水中浸24小時,即可使悉數(shù)種子膨脹。對每次選出的吸水膨脹的種子,要及時放入相應(yīng)容器內(nèi),上面蓋上濕布或濕麻袋,再放在溫暖處催芽。每日用水淘洗3次,以避免催芽的種子變質(zhì),也可將膨脹的種子混拌2~3倍濕沙(濕度為飽和含水量的60%)放置溫暖處催芽,經(jīng)5天左右,等種子約有三分之一開裂顯露白色根尖時,就可取出到苗圃地進行耕種,耕種后4天左右即可悉數(shù)出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