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蠟的基本特征 白蠟的培育要點有哪些?
白蠟歸于木樨科,梣屬植物,是東北林區首要造林樹種和美化樹種。白蠟散布比較廣泛,在我國的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陜西、甘肅等省份均有散布,此外,俄羅斯、朝鮮、日本也有散布。白蠟為落葉喬木,高達25m,胸徑可達40cm。樹冠卵圓形,樹皮黃褐色。小枝潤滑無毛。奇數羽狀復葉,對生,小葉5~9枚,一般7枚,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3~10cm,先端漸尖,基部狹,不對稱,緣有齒及波狀齒,表面無毛,不好沿脈有短柔毛。圓錐花序惻生或頂生于當年生枝上,大而疏松;橢圓花序頂生及側生,下垂,夏天開花。花萼鐘狀,無花瓣。翅果倒披針形,長 3~4cm。花期3~5月,果10月老練,翅果扁平,披針形。

白蠟為陽性樹種,幼齡期稍耐庇蔭,成齡后需求充分光照。比較耐干旱,也耐水濕,喜歡成長在排水超卓的沙質壤土。耐寒,在東北地區-40℃的酷寒條件下成長發育正常。主根、側根都比較發達,伐根具有較強的萌蘗性,萌條成長活絡。
白蠟既是制作各種家具、樂器、體育用具、車船、機械及特種建筑材料,又是共同風景園林、宅院景象美化的精品樹種。白蠟培育首要有一下幾個要點要注意:
1.白蠟苗圃地的挑選
挑選了土層深沉、土壤肥美、結構疏松,排水性能好的沙質壤土,土壤pH值在6左右,便于灌溉,便于管理,便于運送,斜度比較陡峭的地塊作為苗圃。
2.整地做床
苗圃地挑選之后,秋季進行了深翻,以殺蟲滅菌。播種前翔實整地,做到平、松、勻、細。對沙土地、粘土地則選用有用的土壤改良辦法,如多施有機肥料,許多混沙或客土,改進土的理化性狀。春季進行耙地整平做床。新開墾的山地苗圃土壤比較肥美,能夠恰當削減上肥量,施腐熟的豬糞4kg/m2。一起, 要搞好土壤消毒處理,施40kg/hm2滅菌靈和50kg/hm2硫酸亞鐵以防備病害。床長度一般以20m為宜,床面寬1.10m,床高12cm,步道寬40cm,床面要整平壓實,方可播種。

3.白蠟種子處理
白蠟春播種子選用低溫層積催芽處理辦法。即在播種前3個月,將種子用常溫水浸種2d撈出,將種子混濕沙(種沙比為1∶3)進行低溫層積處理。選勢地勢較高,排水超卓,背風以背向陰的當地挖溝,溝的深度原則上在凍土層以下,地下水位以上,溝寬80cm,溝的長度視種子的數量而定。先在溝底鋪一層 10cm厚的濕沙,再把種子與濕沙充分混合均勻,放入溝內,種沙厚度為50~70cm,離地上10cm加蓋濕沙,留好通氣孔。然后,覆土使頂呈屋脊狀。一般處理時間為80d左右。翌年春播種前一周將種子篩出,在陽光下翻曬,種子裂嘴率達30%以上即可播種。

4.播種及白蠟田間管理
白蠟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,平均氣溫在15℃以上。選用散播的辦法,播種量控制在25g/m2,先將催芽的種子用0.5%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,再將種子均勻地散播在床面上。播種后,覆土厚度為2cm,壓實即可。播種后15d苗木底子出齊,一方面要堅持土壤的濕度,另一方面要每周噴一次0.8%的波爾多液,至6月中旬接連,從防備立枯病,也能夠選用滅菌靈配合進行防治。當幼苗進入成長旺盛時期初步間苗定株,苗床上保存苗木的密度為 100株/m2;在成長期追肥2次,每次施硝酸銨5g/m2,7月下旬今后接連上肥,并控制水分,促進苗木木質化。

白蠟苗木當年高成長一般在40cm左右,地徑0.5cm左右。第2年能夠用于上山造林,也能夠移植拔擢美化苗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