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柏的生長習性介紹 側柏的經濟價值
側柏為常綠喬木,樹冠圓錐形,高15米左右。樹皮薄,年少呈紅褐色。小枝多而細。鱗葉雙面,均為淡色,有腺斑生在主軸,末端稍打開,其在側枝較為密生。球果卵形,長1.5 厘米至2.5 厘米,肉質,老練前藍綠色有白霜。
強陽性樹種,耐干旱,不甚耐寒,在北京她區播種幼苗一二年生需復土防寒,三年生一般苗高1米時即可露地越冬。
此屬僅一種產我國,從廣東至河北渙散極廣,但不適在我國東北各省,在我國很少發現原始林,多為人工定植,其樹齡最大者為山東曲阜孔林,北京中山公園、勞動人民文化宮以及天壇等地,其中最大的約距今840多年。現多用在造人工林及庭園樹,姿式優在北方幷廣作為綠籬植物。
木材黃色,質堅韌細密,有芳香,可作文具及雕刻用材,其性不矯不裂,保存期長,多用作棺材。種子. 可食,可榨油。葉及果實可入藥,葉中含側柏精油,有涼血去風理濕之效。果實名柏實,有補心脾潤血脈之效。
果實九月上旬老練,每市斤約2000 粒,每升27700 粒,合適濕度7 —10%,每畝產苗量6-10萬株,一年生苗高15-20 厘米。
?

此屬僅一種產我國,從廣東至河北渙散極廣,但不適在我國東北各省,在我國很少發現原始林,多為人工定植,其樹齡最大者為山東曲阜孔林,北京中山公園、勞動人民文化宮以及天壇等地,其中最大的約距今840多年。現多用在造人工林及庭園樹,姿式優在北方幷廣作為綠籬植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