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尾松幼苗種植方法 馬尾松栽培技術
選用良種應挑選優良種源區或母樹林,馬尾松球果鱗片含有松脂,不易開裂脫粒。一般多 選用堆積軟化松脂,日曬增溫,天然單調處理取種。種粒墜落后,揉去種翅,凈種后干藏。種子千粒重一般10.4g,發芽率70%~85%。

育苗苗圃地應挑選 有較滿意光照,排灌便利的當地,最好選用容器育苗。耕種時間一般挑選在 10~11月,耕種時種子用0.5%高錳酸鉀溶液外表消毒5 min,取出用清水沖刷潔凈后用40 C的溫水浸泡24h,然后用清水沖刷潔凈并晾干后即可耕種。耕種床應設在排水出色無前作的沙壤土上,種子按50~80 g/m?的耕種量均勻撒播在苗床上。播后用過篩的黃心土或潔凈的粉沙掩蓋,以不見種子為度。種子胚根長出1 cm往后至種殼剛初步墜落,側根構成前上杯。容器選用高12~15cm、直徑5~7 cm的黑色塑料薄膜袋,基質用60%黃心土+ 30%火燒土+3%過磷酸鈣+7%菌根土。菌根土可用人工培養的菌種按比例接種制作,也可在健康的馬尾松林分中取,pH值控制在5.0~5.5規劃較佳。1年生容器苗比1年生大田苗好,而百日容器苗又比1年生容器苗造林好。因百日容器苗時間短,處理省工,成本低,且搬運便利,成長快,所以有推廣價值。

栽植整地應在造林前 3個月結束,宜穴量,注冊穴。斜度25°的山地,穴規范為40 cmX 40 cmX30 cm,而斜度15°左右的緩坡地,穴規范為50 cmX50 cmX40cm。培養前,將表土回填,距根部3~5 cm的深度施用復合肥250g+磷肥150g作基肥。初植密度,一般鋸材、修建材、脂用林植距2.7 mX2.5 m~3 mX3 m,紙漿材料2 mX2m~2.5 mX2.5 m。造林時節一-般挑選在春季或旱季,苗齡百日苗或6個月生左右。
撫育處理造林后2~3 年,每年春夏和秋冬各鋤草松土撫育1次,并追施復合肥100 g+過磷酸鈣50 go林分郁閉度抵達0.7以上,下部枝條明顯衰弱時,初步修剪樹高1/3~1/2以下枝條。修枝適宜時間為晚秋至早春,成長時節不宜進行。間伐--般在林分郁閉后3~5年間進行,強度視造林密度、林分分化程度及登時供認,間伐后的郁閉度保持在0.8左右。

病蟲害防治苗 期留神立枯病(猝倒病)的發生,耕種后每隔7~10 d噴0.5%波爾多液或50%退菌特800~I000倍液1次,可防止病害發生。而病害發生時,用0.1%托布津、0.5%硫酸亞鐵、1%波爾多液替換噴灑。
馬尾松毛蟲藥物防治可選用滅幼脲(450 ghm2)、殺戮脲(75 g/hm2)等噴施。松突圓蚧,在若蟲孵化高峰期用松脂柴油乳劑(0號柴油:松脂:碳酸鈉=22.2:38.9:5.6)3~4倍稀釋液噴酒,防治效果可達85%以上。松材線蟲病,傳媒天牛成蟲期選用地上樹干、冠部噴灑綠色威雷(觸破式微膠囊劑),0.075~0.120 mL/m2(300~400 倍液),或其他內吸性好、下導性強的殺蟲劑,別離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、盛期進行防治。

采脂、貯運和加工采脂,即開割松樹樹干,收集泌出松脂的悉數作業。一般胸徑達20cm以上初步采割。按割脂長短分為長期采脂(10年以上).中期采脂(6~9年)和短期采脂(3~5年)。按采割特征有常規法、化學法和強度法。常規法又分下降式采脂和上升式采脂。我國以下降式采脂法為主。在節少的向陽面樹干.上刮去粗皮,制作供開中溝和側溝用的刮面,然后在刮面正中開中溝,長25~35 cm,寬1.5~2 cm,筆直光滑,深度不傷及內皮為宜。第1對側溝開在中溝頂端,側溝夾角為90°,溝深0.3~0.4 cm,寬≤0.2 cm。第2對側溝開在第1對側溝的下方,順次由上往下開側溝。兩次開割側溝的間隔期為1~2d,要求所開側溝等長、等深、平行。側溝所占部位稱割面,割面比刮面每邊窄2 cm,海面長約20cm。第2年的割面緊接在上1年割面的正下方。如此逐年采割,直到離地上20cm左右連續。第1個割面在樹干.上的高度按采脂期限挑選,如10年為期,應距地上220cm以上。用下降法所得松脂質量較好。上升法采脂與下降法相反,第1對側溝配置于刮面下部,往后由下向上順次開割新側溝,側溝夾角為60°,不開中溝。化學法是用亞硫酸鹽沉醉酒精醪液或硫酸黑膏影響松脂排泄,延長流脂時間,跋涉松脂產量的辦法。此法適用于伐前1~3年采脂。強度法是加大割面負荷、增開割面、縮短間隔期的辦法,適用伐期前1~3年松林。采脂東西除刮皮刀外,還有割刀導脂器和受脂器。夏天是最好的采脂時節。松脂貯運時應留神防止松脂油很多蒸騰損失和氧化蛻變,最好勿與鐵器接觸,以防松脂顏色變深。貯置地址應嚴禁煙火。
